萊姆病列法定傳染病後 首例確定病例現蹤
更新日期:2007/11/20 19:31
新聞轉載自: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二十日電)1975年在美國康乃爾州萊姆鎮被發現的萊姆病,今年十月九日被衛生署公告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衛署疾病管制局今天公布萊姆病公告為傳染病後的首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不過,因萊姆病是透過蜱、硬蜱(俗稱壁蝨)傳染,沒有大規模傳染疑慮。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下午表示,罹萊姆病的二十二歲美籍男子,在台灣教授美語為業,日前前往醫院求診,表示自己罹患萊姆病,因萊姆病被列為法定傳染病,醫師依法向疾管局通報,並經確認,由醫生給予抗生素持續治療,但不需住院,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施文儀說,經疫情調查後發現,罹病男子今年四、五月間返美探親,在美國就被確診為萊姆病,返台教授美語後,因擔心身體復原情形主動求診,成為萊姆病被列法定傳染病後,第一起境外移入確診病例。

他指出,美國每年有上萬件萊姆病病例,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菌,透過硬蜱叮咬一段時間後才會進入人體,最明顯的病徵就是身體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早期症狀常因不明顯被忽略,但若發展成中、晚期感染,則會發生心律不整、心肌炎、顏面麻痺及單、雙側性關節腫脹疼痛等臨床病變。

施文儀表示,萊姆病不會藉人傳人的方式感染,台灣野外的老鼠、兔子、鹿身上雖然也常有硬蜱,但還未發現帶原伯氏疏螺旋體菌,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主要是因國外案例漸多,供監測使用。

他還說,民眾前往野外,若真的不幸被硬蜱咬到,千萬不要硬扯,應以沙拉油、嬰兒油覆蓋,窒息後就會自然鬆口,若隨後出現疲倦、發燒及遊走性紅斑症狀,應馬上就醫,告知旅遊史以利診斷。961120


台灣首例萊姆病 美籍男疑感染 #萊姆病非人傳人 民眾莫擔心
新聞轉載自:台視,台視 (2007-11-21 15:00)
國內出現萊姆病的首位案例,一位22歲的美籍男士,今年出國探親疑似遭到璧蝨叮咬感染,回國之後呈現陽性反應,成為萊姆病被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的第一人,疾管局表示,萊姆病是人畜共通的傳染,不會人傳人,民眾不需太擔心。 十月份才被衛生署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的萊姆病國內出現首位病患,現年22歲的美籍男性教師身上出現游走性紅斑,以及頭痛、發燒、頸部僵硬的症狀,不過疾管局要民眾不要過度擔憂,萊姆病病原就是這種伯氏疏螺旋菌體,一般透過俗稱璧蝨的硬蜱叮咬感染,是美國最常見的病媒性疾病,經由人畜共通不會人傳人,初期症狀常會誤以為是皮膚病,有相關症狀的人要主動告知旅遊史,以免延誤就醫。



萊姆病併發症要人命 疾管局籲出國民眾注意
2007-11-21 11:44/黃美寧
新聞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15日檢驗出今年首例「萊姆病」的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22歲外籍男性。疾管局指出,這種法定傳染病在歐美1年至少有上萬名病例,雖然不會人傳人,但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關節炎、心內膜炎等併發症,嚴重還會致死,因此呼籲出國或在野外活動的民眾,要特別留意。

這名病例長期在台灣工作,今年4月返美探親,5月中旬出現喉嚨痛症狀,在當地被檢驗出是陽性。這名男子回台後,9月19日就醫要求複檢,經醫院通報並採檢送驗確認是陽性,這也是台灣將「萊姆病」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的首宗病例。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萊姆病是在1975年於美國康州萊姆鎮被發現,人體透過硬蜱(tick,俗稱壁蝨)叮咬後而感染,屬於美國首要病媒性疾病,每年有超過上萬的確定病例,在歐洲國家也有數千到2萬名左右。「萊姆病」的病原體是「伯氏疏?旋體菌(Borreliaburgdorferi)」,約7到14天內會出現遊走性紅斑,由於早期症狀像皮膚病或感冒,因此經常被忽略,常常到晚期出現併發症才被確診。

雖然「萊姆病」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人傳人,不過有時併發症相當嚴重,民眾不可輕忽,施文儀:『將來如果沒有治好,它會變成心內膜炎、心律不整,甚至會引起關節炎;有很多前期症狀不清楚,到了後期,事實上到那時候,會引起比較大的生命威脅。』

施文儀指出,近年來民眾喜歡出國、甚至到野外冒險,要預防萊姆病,應儘量著淺色長袖、長褲及長筒襪,並將褲管紮入襪子裡;活動後要仔細檢查是否被硬蜱叮咬或附著。如出現疲倦、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或遊走性紅斑,要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訴醫師?遊史。



疾管局﹕萊姆病初期似感冒 勿輕忽
DWNEWS.COM-- 2007年11月21日5:55:1(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新聞轉載自:多維新聞網

(中央社記者顧恆湛臺北二十一日電)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公布首例「萊姆病」境外移入病例﹐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今天說﹐萊姆病初期症狀為疲倦﹑發燒﹑頭痛﹑頸部僵硬等﹐類似感冒極易被忽略﹐患者約七到十四天內會出現特殊「游走性紅斑」皮膚症狀﹐有此情況應盡速就醫。

今年十月九日衛生署公告萊姆病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疾管局昨天說﹐萊姆病個案為二十二歲美籍男子﹐在臺灣教授美語為業﹐日前前往醫院求診﹐表示自己罹患萊姆病﹐因萊姆病被列為法定傳染病﹐醫師依法向疾管局通報﹐並經確認﹐由醫生給予抗生素持續治療﹐但不需住院﹐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施文儀上午舉行記者會說﹐萊姆病在歐美有蠻多病例﹐但在臺灣較少有這方面的經驗﹐由于臺灣國際化的現況﹐很難避免有境外傳染的情況發生﹐因此疾管局將萊姆病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讓醫生能多了解﹐以利診斷與通報。

他指出﹐萊姆病治療以抗生素為主﹐約要吃一個月﹐順從醫矚服藥是治愈關鍵﹐若病人進入第三期﹐可能引發關節變形﹑關節痛﹑關節炎﹑頻面神經麻痺﹑神節根痛或傳導缺損及心包膜炎等症狀。

萊姆病于1975年首見于美國康州萊姆鎮﹐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菌(Borrelia burgdorferi)﹐透過硬蜱(tick﹐俗稱壁虱)叮咬後感染。萊姆病是種人畜共通的蟲媒傳染病﹐常見硬蜱動物宿主包括野生齒類如老鼠﹑兔子﹐貓﹑狗﹑鹿等中小型哺乳類以及鳥類﹐不會人傳人。

施文儀表示﹐萊姆病臺灣每年約有兩﹑三百例通報﹐但真正確診病例不多。預防感染萊姆病﹐應避免暴露于蜱孳生的環境﹐前往野外活動盡量著淺色長袖﹑長褲及長筒襪﹐並將褲管扎入襪內等﹐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硬蜱叮咬或附著。民眾發現被硬蜱叮咬﹐最好的辦法是滴油在硬蜱身上﹐讓它自然就會松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