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野狗消失十二年(轉載自中國時報,作者劉克襄)
狗年了,容許我有一個狗觀點吧。
十二年前,台北發生過兩件重要的大事。一是垃圾不落地政策,二是大量捕殺野狗。這兩個政策都十分成功,後來各地城鎮也陸續實施。此後,大街小巷的野狗都難以找到食物,同時頻頻遭到捕殺。長期實施下,野狗的數量也自這年起逐年遞減,如今各地城市的街心已經不容易看到野狗了。
以前野狗在街上隨意溜躂時,會有什麼壞處,回想起來,我還記得一些。譬如,走在馬路上,不小心會踩到大便。經過巷弄,莫名奇妙被野狗群威嚇、追咬。有些野狗患了皮膚病,可能傳染給我們。更挑剔一點,有些野狗公然在街上交配,彷彿有礙觀瞻。
反之,野狗若繼續存在,會有什麼好處呢?是否猖獗的小偷會顧忌一些,不敢隨便攀爬鐵窗,或者徘徊暗巷。我若如此想像,不免過於樂觀而牽強。於是,再仔細想了許久,卻列不出更實際而具體的好處了。這也難怪,野狗幾乎在城市滅絕了,大家都不覺得感傷,也毫無察覺。
但我對野狗在城市的消失,還是悵然若失。這十幾年,我們積極提倡社區營造、鼓勵孩子親近自然,甚而呼籲保護生態環境,但我們在城市裡不斷撲殺野狗,急功近利地挑剔牠們的壞處,卻看不到深層生活思維的利他內涵。
野狗並非不該撲殺,但我們在整個執行的過程裡,缺乏動物權的文化論述,只著眼於城市的乾淨和安全,卻未考量城市不只是人類的,更忘了反思野狗殘存於城市的歷史因由。
無論如何,野狗是除了人類之外,城市文明裡最大的動物伴侶。地球上,和我們最親近的哺乳類。熊貓要來了,白鯨也要購買,我們卻不在乎被自己丟棄的狗兒從城市消失,難道不覺得矛盾嗎?
沒錯,野狗會為城市帶來許多麻煩,但我們疏忽了,牠們也會帶來另一個生活層次的省思。野狗一如流浪漢,其實是城市文明必然的一部份。我們有時該讓孩子有接觸野狗的機會,在街道、在公園遇見,學習遠離牠,避開危險,或者接近牠,餵食麵包,甚至遇見牠的死亡。孩子遇見野狗,其實也是在學習一堂自然生命的課程。這樣現實的生活,這樣巨大生命的接觸,不是可愛的熊貓和白鯨所所能取代的。
十二年了,野狗還剩下多少?牠們的消失,讓我們離自然更遠了。假如有一天,在台北車站前面,遇見一隻野狗。那會像是在大海裡遇見鯨豚一般的感動。我會蹲下來問候牠。但我知道,這樣的機會已經愈來愈少。
摘自: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archive/2006/02/14/39816.html
狗年了,容許我有一個狗觀點吧。
十二年前,台北發生過兩件重要的大事。一是垃圾不落地政策,二是大量捕殺野狗。這兩個政策都十分成功,後來各地城鎮也陸續實施。此後,大街小巷的野狗都難以找到食物,同時頻頻遭到捕殺。長期實施下,野狗的數量也自這年起逐年遞減,如今各地城市的街心已經不容易看到野狗了。
以前野狗在街上隨意溜躂時,會有什麼壞處,回想起來,我還記得一些。譬如,走在馬路上,不小心會踩到大便。經過巷弄,莫名奇妙被野狗群威嚇、追咬。有些野狗患了皮膚病,可能傳染給我們。更挑剔一點,有些野狗公然在街上交配,彷彿有礙觀瞻。
反之,野狗若繼續存在,會有什麼好處呢?是否猖獗的小偷會顧忌一些,不敢隨便攀爬鐵窗,或者徘徊暗巷。我若如此想像,不免過於樂觀而牽強。於是,再仔細想了許久,卻列不出更實際而具體的好處了。這也難怪,野狗幾乎在城市滅絕了,大家都不覺得感傷,也毫無察覺。
但我對野狗在城市的消失,還是悵然若失。這十幾年,我們積極提倡社區營造、鼓勵孩子親近自然,甚而呼籲保護生態環境,但我們在城市裡不斷撲殺野狗,急功近利地挑剔牠們的壞處,卻看不到深層生活思維的利他內涵。
野狗並非不該撲殺,但我們在整個執行的過程裡,缺乏動物權的文化論述,只著眼於城市的乾淨和安全,卻未考量城市不只是人類的,更忘了反思野狗殘存於城市的歷史因由。
無論如何,野狗是除了人類之外,城市文明裡最大的動物伴侶。地球上,和我們最親近的哺乳類。熊貓要來了,白鯨也要購買,我們卻不在乎被自己丟棄的狗兒從城市消失,難道不覺得矛盾嗎?
沒錯,野狗會為城市帶來許多麻煩,但我們疏忽了,牠們也會帶來另一個生活層次的省思。野狗一如流浪漢,其實是城市文明必然的一部份。我們有時該讓孩子有接觸野狗的機會,在街道、在公園遇見,學習遠離牠,避開危險,或者接近牠,餵食麵包,甚至遇見牠的死亡。孩子遇見野狗,其實也是在學習一堂自然生命的課程。這樣現實的生活,這樣巨大生命的接觸,不是可愛的熊貓和白鯨所所能取代的。
十二年了,野狗還剩下多少?牠們的消失,讓我們離自然更遠了。假如有一天,在台北車站前面,遇見一隻野狗。那會像是在大海裡遇見鯨豚一般的感動。我會蹲下來問候牠。但我知道,這樣的機會已經愈來愈少。
摘自:http://blog.chinatimes.com/aves/archive/2006/02/14/39816.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