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研究顯示動物也有道德規範
2009-5-27
【大公報訊】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許多人堅信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複雜情緒和道德的物種。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已經表明,無論是老鼠、狼還是大象,牠們都像人類般受自己的道德準則所規範。不同種類的動物或許都有與生俱來的公平感、惻隱之心,並且會協助其他不幸的動物。
在名為《野性的正義》的新書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生態學家馬克.貝科夫教授提出了許多動物擁有道德的證據。貝科夫相信,狼群等級森嚴,大象、海豚見義勇為,猴子敬老、老鼠有惻隱之心,道德規範「深植」於所有哺乳類動物腦中,提供了一種「社會黏合劑」,容許往往好勇鬥狠和習慣競爭的動物聚群而居。
他從世界各地蒐集得來的證據顯示,不同種類的哺乳類動物都具備一種與生俱來的正義感。牠們很多都有同情心,並且會協助其他不幸的同伴甚至是別的動物。他的結論將給動物福利團體更多推動人道對待動物的根據。
貝科夫說:「動物就和人類一樣,各種文化或群體在道德規範上都存在細微差別,道德標準也因物種而異,因此牠們難以互相比較,也難以同人類比較。」他相信,動物界發展出來的道德規範,有助調節動物如狼和靈長類動物等進行社交活動者的行為。他聲稱這些規則有助控制某群體內的打鬥情況,鼓勵彼此合作。
研究結果也顯示,某些動物甚至會對其他物種中受苦的一群表示同情。貝科夫補充:「現實中曾發生海豚協助人類逃過鯊魚之口,還有大象協助羚羊逃離羊圈等事情。雖然我們難以確定同情心會跨物種展現,但要加以否定並非易事。」
狼:等級森嚴
狼崇尚正義,身為領袖的狼往往會故意忍讓等級低的狼,翻轉肚皮扮馴服,讓牠們撲在自己身上。如果低級狼不知輕重對領袖過分不敬,那麼牠會立即弓腰請求原諒。其他犬科動物也有類似的道德標準。例如,如果一隻狗把其他幼崽咬傷,其餘的狗就會將這個傢伙放逐,而牠往往會永遠無法回到自己的家庭。此外,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主人只給予一隻狗食物而不給另一隻,牠們往往會分甘同味。
吸血蝙蝠:互助互愛
吸血蝙蝠每天都需要吸血,但總有一些弱勢社群常常無法自己找食物。於是,那些成功找到食物的吸血蝙蝠會將自己的食物分一部分給那些覓食失敗者。吸血蝙蝠還懂得知恩圖報,牠們更願意與那些曾經接濟過自己的同伴分享食物。專家認為,這種互惠行為有助整個群體的團結。生物學家還發現,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市的一隻羅得里格斯島母食果蝙蝠還會幫另一隻蝙蝠接生。
猴子:敬老
在一次實驗當中,科學家訓練了一些狄安娜長尾猴,讓牠們學會往自動食品機中投入代幣來獲取食物。一隻年紀最老的母猴一直無法學會投幣,但人們發現一隻已經學成的公猴正在幫助牠。科學家發現,這隻公猴至少三次幫助這隻年邁的母猴獲取食物。由於這隻公猴的行為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私利,貝科夫教授相信,這隻公猴的行為完全是出於本能。
大象:見義勇為
大象也是一種喜歡群居和富有感情的動物。非洲曾經有一頭名叫埃莉諾爾的老年母象生病了,象群中的另一頭母象就試圖輕輕地幫助埃莉諾爾站起來。令人感動的是,這頭母象最終等到埃莉諾爾死亡之後才離去。另外,在南非曾經有一隻羚羊被人類困在一個圍欄內,十一頭見義勇為的大象竟然展開了拯救羚羊大行動,用鼻子打開了圍欄門上的鐵插銷,打開了圍欄門,令羚羊逃出了圍欄。
老鼠:惻隱之心
在一個實驗中,科研人員先給一組老鼠食物,一旦牠們走到下面吃食物時,就會觸發籠中的機關,另一組老鼠便會立即遭電擊。老鼠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一規律,當再次被給予食物時,牠們竟然對這些食物無動於衷。瑞士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如果一些老鼠曾受到過其他老鼠的幫助,牠們便會幫助那些和自己毫無關係的老鼠獲取食物。
海豚:拯救人類
最近一項神經學研究表明,鯨魚和海豚等哺乳動物的大腦中存在與人類相似的梭形細胞,人類的同情心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便是拜它所賜。據了解,座頭鯨擁有梭形細胞的數目是人類的三倍,牠們在同情心方面的進化過程比人類更久遠。一九六六年,韓國一艘漁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魚時不幸沉沒,十六名船員中有六名喪生。其餘十名船員在水中游了近十個小時,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就在他們求生無望之際,一群海豚匆匆趕來,圍在他們周圍,好像是來營救他們。這十名船員喜出望外,抓住海豚胸鰭就往海豚背上爬。不料,海豚卻把身子往下沉,自動游到他們下面,然後把身子往上一抬,就把他們馱在背上了。就這樣,海豚們馱著十名船員,一直游了四十六海里,然後猛地一使勁,把他們安全地甩到了岸上。
來源:大公網
2009-5-27
【大公報訊】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許多人堅信人類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複雜情緒和道德的物種。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已經表明,無論是老鼠、狼還是大象,牠們都像人類般受自己的道德準則所規範。不同種類的動物或許都有與生俱來的公平感、惻隱之心,並且會協助其他不幸的動物。
在名為《野性的正義》的新書中,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生態學家馬克.貝科夫教授提出了許多動物擁有道德的證據。貝科夫相信,狼群等級森嚴,大象、海豚見義勇為,猴子敬老、老鼠有惻隱之心,道德規範「深植」於所有哺乳類動物腦中,提供了一種「社會黏合劑」,容許往往好勇鬥狠和習慣競爭的動物聚群而居。
他從世界各地蒐集得來的證據顯示,不同種類的哺乳類動物都具備一種與生俱來的正義感。牠們很多都有同情心,並且會協助其他不幸的同伴甚至是別的動物。他的結論將給動物福利團體更多推動人道對待動物的根據。
貝科夫說:「動物就和人類一樣,各種文化或群體在道德規範上都存在細微差別,道德標準也因物種而異,因此牠們難以互相比較,也難以同人類比較。」他相信,動物界發展出來的道德規範,有助調節動物如狼和靈長類動物等進行社交活動者的行為。他聲稱這些規則有助控制某群體內的打鬥情況,鼓勵彼此合作。
研究結果也顯示,某些動物甚至會對其他物種中受苦的一群表示同情。貝科夫補充:「現實中曾發生海豚協助人類逃過鯊魚之口,還有大象協助羚羊逃離羊圈等事情。雖然我們難以確定同情心會跨物種展現,但要加以否定並非易事。」
狼:等級森嚴
狼崇尚正義,身為領袖的狼往往會故意忍讓等級低的狼,翻轉肚皮扮馴服,讓牠們撲在自己身上。如果低級狼不知輕重對領袖過分不敬,那麼牠會立即弓腰請求原諒。其他犬科動物也有類似的道德標準。例如,如果一隻狗把其他幼崽咬傷,其餘的狗就會將這個傢伙放逐,而牠往往會永遠無法回到自己的家庭。此外,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主人只給予一隻狗食物而不給另一隻,牠們往往會分甘同味。
吸血蝙蝠:互助互愛
吸血蝙蝠每天都需要吸血,但總有一些弱勢社群常常無法自己找食物。於是,那些成功找到食物的吸血蝙蝠會將自己的食物分一部分給那些覓食失敗者。吸血蝙蝠還懂得知恩圖報,牠們更願意與那些曾經接濟過自己的同伴分享食物。專家認為,這種互惠行為有助整個群體的團結。生物學家還發現,美國佛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市的一隻羅得里格斯島母食果蝙蝠還會幫另一隻蝙蝠接生。
猴子:敬老
在一次實驗當中,科學家訓練了一些狄安娜長尾猴,讓牠們學會往自動食品機中投入代幣來獲取食物。一隻年紀最老的母猴一直無法學會投幣,但人們發現一隻已經學成的公猴正在幫助牠。科學家發現,這隻公猴至少三次幫助這隻年邁的母猴獲取食物。由於這隻公猴的行為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私利,貝科夫教授相信,這隻公猴的行為完全是出於本能。
大象:見義勇為
大象也是一種喜歡群居和富有感情的動物。非洲曾經有一頭名叫埃莉諾爾的老年母象生病了,象群中的另一頭母象就試圖輕輕地幫助埃莉諾爾站起來。令人感動的是,這頭母象最終等到埃莉諾爾死亡之後才離去。另外,在南非曾經有一隻羚羊被人類困在一個圍欄內,十一頭見義勇為的大象竟然展開了拯救羚羊大行動,用鼻子打開了圍欄門上的鐵插銷,打開了圍欄門,令羚羊逃出了圍欄。
老鼠:惻隱之心
在一個實驗中,科研人員先給一組老鼠食物,一旦牠們走到下面吃食物時,就會觸發籠中的機關,另一組老鼠便會立即遭電擊。老鼠們很快就發現了這一規律,當再次被給予食物時,牠們竟然對這些食物無動於衷。瑞士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如果一些老鼠曾受到過其他老鼠的幫助,牠們便會幫助那些和自己毫無關係的老鼠獲取食物。
海豚:拯救人類
最近一項神經學研究表明,鯨魚和海豚等哺乳動物的大腦中存在與人類相似的梭形細胞,人類的同情心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便是拜它所賜。據了解,座頭鯨擁有梭形細胞的數目是人類的三倍,牠們在同情心方面的進化過程比人類更久遠。一九六六年,韓國一艘漁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魚時不幸沉沒,十六名船員中有六名喪生。其餘十名船員在水中游了近十個小時,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就在他們求生無望之際,一群海豚匆匆趕來,圍在他們周圍,好像是來營救他們。這十名船員喜出望外,抓住海豚胸鰭就往海豚背上爬。不料,海豚卻把身子往下沉,自動游到他們下面,然後把身子往上一抬,就把他們馱在背上了。就這樣,海豚們馱著十名船員,一直游了四十六海里,然後猛地一使勁,把他們安全地甩到了岸上。
來源:大公網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