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攝影解讀貓族流浪基因
文/陳歆怡.攝影/吳毅平

傳統黑白照片更能凸顯流浪貓的真實處境。攝影/吳毅平

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年、出版過數本貓攝影集的吳毅平,不諱言自己喜愛貓的程度勝於狗:「我欣賞貓的個性與冷靜,我想拍出每隻貓各自獨特的行為舉止,以及貓族無限可能的生活環境。」曾在攝影集寫下「貓比狗優秀的三十三個理由」的他,承認他的偏愛也有攝影專業上的理由:「貓願意給你拍就不動,狗卻很麻煩,牠會一直動,還會走過來舔你。狗只有一種樣子,就是可愛。」

現年三十四歲的吳毅平,十年前偶然認養了三隻流浪貓,先是替自己的貓拍照,轉而對街貓產生興趣,一拍就是十年,目前為自由工作者,嚮往走訪更多地方、與更多貓相遇。

秉持新聞攝影原則,吳毅平堅持「我拍的貓就不餵,餵過的貓就不拍」,以耐心守候的方式記錄流浪貓的真實生態。攝影也靠運氣,「以為拍過太多貓睡覺的樣子,沒有新意了,卻總還會遇到一個嶄新的地點,不可思議的睡姿。」多年拍貓下來,存檔的貓影有上千隻,老練到「只要路上一隻貓走過,就能大致了解牠的意向、身體狀態、可能的動作」,朋友則形容他「拍到言行舉止都有點像貓」。

吳毅平甫獲「第三屆TIVAC 365傳統攝影獎」首獎,主題為〈流浪基因/Born to Stray〉,有別以往出書的偏向彩照,這次藉由二十五幅流浪貓的黑白攝影,構築出貓所處充滿風險與變數的社會空間,不變的攝影語言,則是貓族特有的優雅(或滑稽)瞬間。擬人化的情境,讓人彷若讀到邊緣族群的自在,也讀到落魄貴族的自恃。無獨有偶,擁有數隻「伴讀貓」的茉莉二手書店師大店,此刻也正展出吳毅平另一批迥異的作品,一整面彩色放大的「貓肖像」,凸顯雜種貓、「醜貓」的逗趣表情,令人莞爾。

「在我眼中流浪貓不可憐,牠們生性愛好自由,能夠遊走在天地間,也是種幸福。」然而,貓的社會鑲嵌在人的社會裡,既反映也受限於人類社會的品質。兩年前,為了拍貓出走異鄉的吳毅平,到全日本「貓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沖繩座間味島,不僅看見貓與人的閒適關係(貓都有點胖、慵懶),也看見一座老人居多的荒僻小島卻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人們過著夜不閉戶(因為根本沒有門)的詩意生活。相形之下,台灣的流浪貓得從小學習出生入死的本領,平均壽命只兩、三年,這該是自由的代價?

轉貼來源:http://forums.chinatimes.com/life/PetWeekly/pet97011701.htm

吳先生於年初(1/5-1/30)時候有開展覽
吳毅平先生之網站,http://www.crazymomi.com/w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